English 搜索网 论坛 原文阅读 在线翻译
当前位置: 给力英语新闻网 > 词汇学习

极地涡旋(polar vortex),“冰封”美国的元凶

[2019年2月1日] 来源:纽约时报 作者:SHUHUA TANG   字号 [] [] []  

关键词:polar vortex 极地涡旋

三分之二个美国正在被冰封。本周三,寒流席卷美国中西部,明尼阿波里斯气温骤降至零下33摄氏度,法戈零下36度,芝加哥零下33度,体感温度则低于零下46度,与南极无异。

特朗普总统迅速发推体察民情,顺便又“黑”了一把全球变暖说:

“在美丽的中西部,体感温度达到零下60度(零下51摄氏度),创下有史以来最冷的记录。未来的日子里预计会更冷。人们根本没有办法在室外,哪怕呆上几分钟。全球变暖到底怎么了?请快点回来,我们需要你!”

“In the beautiful Midwest, windchill temperatures are reaching minus 60 degrees, the coldest ever recorded. In coming days, expected to get even colder. People can’t last outside even for minutes. 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with Global Waming? Please come back fast, we need you!”

很遗憾,总统先生需要补习一些基本常识。时报的一篇文章指出,特朗普没搞明白地方天气(local weather)和气候(climate)的关系。 气候指的是大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而天气则描述了较短时间范围内发生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气候可以被认为是长期天气的总和。即便你生活的地方近期出现了气温降低的情况,这并不代表整个世界长期并未变暖。比如,数据表明美国2017年12月出现极寒天气时,气温比平均值低8至17摄氏度,但整个世界的气温比1979-2000年的平均值高了0.5摄氏度。

此外,还有一个听上去似乎自相矛盾的事实:有些极寒天气正是由全球变暖造成的。比如眼下美国中西部正经历的极寒,“元凶”是一种被称为“极地涡旋”(polar vortex)的气旋。它发生于极地上空,当气旋解体时,其内部的寒冷空气将会南下形成寒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北极融冰和气温升高会干扰北极上空的对流层,影响极地涡旋的状态,这使得涡旋内部的寒冷空气更容易逸出、向南流动。

根据牛津词典,在polar vortex这个气象学术语中,polar出现于16世纪中期,是pole的形容词变形,后者衍生自拉丁语polus,意思是“轴的末端”。而vortex最早出现于17世纪,直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转向”,数百年来,它常被用在各种科学理论中,指绕着某个中心轴旋转。

Polar和vortex首次被放在一起使用可追溯到1853年的一篇文章《空气地图》(Air Maps),文章作者约翰·卡珀(John Capper)是一位商人和记者。这篇稍显堆砌的文章描述了一门关于风的科学,并指出风是航海旅行和贸易的关键因素,这在当时较为新鲜。卡珀认为地球上风的运动模式可以被追踪,并且遵循这样的规律——“在持续的圆形大风中绕着极点旋转:最后,成为巨大的极地涡旋 (whirled about the pole in a continued circular gale: at last, reaching the great polar vortex)”。

如今,极地涡旋已不再是新鲜事。2014年,极地涡旋带来的寒流就曾肆虐北美洲,造成13至16人死亡。而现在,它又在美国中西部卷土重来。


周三,受极地涡旋影响,明尼阿波利斯的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