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Grit \'grit\ 沙砾;毅力、勇气
做一个科科全A的学霸,就真的意味着成功吗?
不。
这是组织心理学家、时报观点栏目作者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的回答。最近,格兰特在其文章《全A学生搞错了什么》(What Straight-A Students Get Wrong)中列举了这个群体对GPA,即学业平均成绩的过分痴迷:有些人因此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有些人在得低分后试图起诉学校,所有人都陷入了对完美主义的病态崇拜。他在文末这样写道:
“Straight-A students: Recognize that underachieving in school can prepare you to overachieve in life. So maybe it’s time to apply your grit to a new goal — getting at least one B before you graduate.”
“全A学生们:你们得认识到,在学校得低分也能让你在人生中得高分。所以,也许是时候把你们的坚毅精神用到一个新目标上了——在毕业前至少得一次B。”
这句话中的grit可以被翻译为“毅力、勇气”,其涵义却远比毅力和勇气都要丰富得多。grit一词源于古英语greot,原意是沙子、沙砾,这种细小的物质在千万次打磨后保留下来,是沙堆中坚硬耐磨的颗粒。2010年,科恩兄弟拍摄了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真正的勇气》(True Grit,又译《大地惊雷》),讲述14岁女孩终其一生为父报仇的故事。这部电影启发了教育界,美籍亚裔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安琪拉·达克沃斯(Angela Lee Duckworth)将其研究成果更名为Grit Research,并开始推广她的毅力教育理念。
达克沃斯教授将grit定义为“perseverance and passion for long-term goals”,即对长期目标的坚持和热情。在她的代表作《毅力:激情和坚持到力量》(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中,她提出,比起智力、学习成绩或者长相,面对困难仍能积极走下去的毅力才是最可靠的预示成功的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