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对袜子说不
编辑:给力英语 更新:2017年12月2日 作者:腾龙
每个人的礼物都要选的合适、称心、即显得贵重又不真吐血…
送圣诞礼物,劳心劳力累坏了的不是圣诞老人。
人家的闺女有花儿戴
你爹我钱少不能买
扯上二尺红头绳儿
给我喜儿扎起来,哎咳哎,扎呀么扎起来!
一进入12月,太太的“圣诞礼物焦虑综合症”就日甚一日。帮不上忙的我嘴里却下意识的哼起上个世纪70年代唱遍中国大陆的“革命样板戏”《白毛女》。
给地主扛活的杨白劳尽管穷得没米下锅,也要咬牙赶在年三十儿为女儿扯上二尺红头绳作为过年的礼物。
在英国,上至百岁老人,下至月子娃娃,捎带上家里的猫狗宠物,个个都不能少了礼物的节日,就是圣诞节了。
大人小孩、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每个人的礼物都要选的合适、称心、即显得贵重又不真吐血……哎,这圣诞节不过也罢!
不麻烦给圣诞老人下订单了
盼望圣诞礼物最热切的是孩子们。而孩子们的礼物相对来说是最容易对付的了。
因为不用家长操心,孩子早早的就替你想好了。往年,女儿都是拟定两份礼物订单。一份是给老爸老妈的,一份是给圣诞老人的。
今年,女儿的订单合二为一,不再麻烦圣诞老人了。是不是终于回过味儿来,其实都是父母买单?不敢问,免得自讨没趣。
如果家长缺乏想象力,孩子又花了眼。休要担惊,早有商家替你搞定了。每年,商家“煽风点火”造势,总要推出所谓的“圣诞必须”(must-have for this Christmas)。
今年商家毫无例外的预测了12个笃定热销的玩具。大眼一扫,没一个讨人喜欢的。
可喜欢不喜欢不由家长说了算。一旦被孩子认定是 must-have,你就早早下手吧,免得圣诞前夜还在街上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或是到 ebay 上花几倍十几倍的钱,还要把宰你的人当作救命恩人。
拜托,袜子足够了
最劳神的圣诞礼物,一是给老人的,二是给恋人的。
老人怕给孩子添麻烦,总是说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要。
话虽这么说,不能当真的。于是,“中性的”,“保险系数”大的袜子拖鞋、睡衣围巾,往往成了老人最常收到的圣诞礼物。
节前,伦敦南城的Southwark,一群古稀老人挥舞着标语牌,高喊“不要袜子”、“要学英特网”。原来,这是当地的领养老金者协会发起的“更好的圣诞礼物”运动。
发起人之一苏马斯(Albert Summers)说:“在这个世上活了90年,难道人们没有想到,我已经收到了足够的袜子、领带、香波么?我想得到张戏票,去看场戏,或是代金券学学英特网什么的。”
早说不就得了?子子孙孙们哪能让您老等到90岁?
腰围三尺二?我是水桶吗!!?
给恋人选圣诞礼物简直就是趟雷区,不,干脆就是mission impossible!找不到一个传神的对称翻译,总之是难于上青天。
你要集心理师、推销员、会计、肚里的蛔虫之技能于一身,才有指望活到下一个圣诞节。
礼物终于买齐了,才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英国人送圣诞礼物讲究个“意外的惊喜”,让收礼物的人,特别是孩子,事先看到、猜到,就大煞风景了。
都成了地下工作者了
于是,在孩子眼里,圣诞节前大人总是鬼鬼祟祟的。要等到孩子熟睡后,才能把礼物从藏在卧室的衣橱里拿出来,一通狂包;夫妻之间更麻烦,互相捉迷藏,跟有外遇似的。
礼物终于准备好了,送礼是最后一关。直到去年圣诞节,女儿仍然坚信礼物都是圣诞老人驾着雪橇挨家送的。
圣诞前夜,女儿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准备一杯上好的威士忌和两根胡罗卜(给驾辕的红鼻子麋鹿鲁道夫)。
胡罗卜扔给兔子,威士忌我就代劳了。当然,喝了不能白喝,总要留下个便条说声谢谢。这就成了女儿坚信圣诞老人存在的铁证。不是便条,而是便条里有拼写错误,一定是圣诞老人挨家喝威士忌喝醉了!
当然不能指望圣诞老人。夹着大包小包一路狂奔到邮局,排队寄包裹的长龙已经拐过了街角。没有比节后收到圣诞礼物更让人尴尬了。错过了邮局保证送达的最后时间,就只好找特快专递,邮费往往比礼物本身还贵。
真情无价
有时候想想,还是中国人实在,一个红包装上压岁钱,想买什么买什么,实惠痛快。
其实,一些英国人已经在这么做了。直接给现金可能还磨不开脸,但给代金券已日渐流行。前面提到的伦敦Southwarke街头老人要求的就是这个意思。
迄今,我坚持拒绝加入这个“新潮”。圣诞礼物不是以物易物的交换或金钱的转账。它是情感的载体,亲情的表达。
能有这份麻烦、焦虑、劳累,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