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的那些讲究哪儿来的?
编辑:给力英语 更新:2017年12月5日 作者:BBC英伦网 苏平
在英国文豪狄更斯的笔下,圣诞节是一个完美的日子:到处都是安宁和幸福,人们可以暂时摆脱尘世间的烦恼……
狄更斯并没有发明圣诞节,但是,这位维多利亚时期的大作家对推广圣诞的风俗传统功不可没。
圣诞日,该干的都干了,该吃的都吃了。反思一下沿用至今圣诞节的那些老规矩、穷讲究都从哪儿来的?
女王来带头
说起来,你可能觉得很难想象。其实,也就在19世纪初,英国人基本上还是不过圣诞的。圣诞日许多商家照常开门,员工并不放假。
但是,接下来的几十年,圣诞节的人气渐增。到了19世纪末,已经火爆成英国每年最重要的节日。现在过节的那些讲究----包括摆圣诞树、寄圣诞卡、互送礼物什么的----也都已经显出雏形。
圣诞节变化飞快,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许多人把这一改变归功于维多利亚女王。德国的阿尔伯特王子成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上门女婿,也给英国带来了许多延续至今的一些最著名的圣诞风俗。
1848年出版的伦敦画报(Illustrated London News)刊登过这样一幅画,王室一家人仿照阿尔伯特王子在德国的童年经历,围坐在挂有饰物的冬青树下过圣诞。没过多久,英国上下每个家庭都摆上了圣诞树,挂上糖果、水果、自制的小饰物和小礼物。
1843年,亨利·科尔(Henry Cole)委托当时时髦的画家约翰·霍斯利(John Callcott Horsley)替他设计了一张写有圣诞祝辞的贺卡。售价每张一先令,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普通家庭来说太贵,难以承受。因此,科尔的商业性贺卡并没有一炮打响。据说总共才发行了2,050张。
但是,这种送卡片表达感情的方式抓住了人们的想象力。许多孩子、其中也包括维多利亚女王的孩子们开始绘制自己的圣诞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彩色印刷技术突飞猛进,制作商业性贺卡的成本迅速降低。再加上当时英国引入便士邮政,圣诞卡迅速腾飞。到了1880年代已经非常普及,仅在1880年,英国就生产了1,150万张圣诞卡,成了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
你看,圣诞节朝着商业化迈出了第一步!
礼品下树了
维多利亚人还给今天的圣诞节贡献了圣诞拉炮。1848年,糖果商汤姆·史密斯(Tom Smith)在去巴黎旅行期间看到棒棒糖备受启发,发明了卖糖果的新方式----装在圣诞拉炮中。后来,拉炮里的糖果变成了小礼物,迄今仍然是圣诞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风景。
在维多利亚时代,室内装饰也越来越花哨。中世纪时挂点冬青的传统仍然保留了下来,但是,简简单单的树枝树叶、仅仅挂在门窗上会遭人看不起了,圣诞装饰变得更加讲究、雅致。1881年出版的家庭杂志告诫主妇,快乐的心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装饰房间需要多下功夫。
原来要等到过新年才送礼,在维多利亚时代往前提到圣诞节,并且越来越重要。最开始,人们不过是送些小礼物,水果、坚果、糖果或者自己亲手做的小玩意儿,通常都可以挂在圣诞树上。后来送礼逐渐发展成重头戏,礼物越来越大,基本上也都是从商店买来的。所以,礼品也就从树上走到了树下。
尽情享受啊
圣诞美食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以前,但是,也是在维多利亚时代,我们现在看到的圣诞大餐才正式成型。原来,圣诞日正餐的主菜可以是各种烤肉,比如烤牛肉、烤鹅。进入19世纪,有钱人家开始加上了吃火鸡。
维多利亚时代初期的菜谱显示,今天过圣诞必吃的小甜点百果馅饼里面装的还是肉馅。19世界期间,百果馅饼经历了一场革命,装上各色干果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之后越来越普及。
唱圣歌(carols)的传统早已有之,但是,维多利亚人积极推动其复兴和普及。他们给老歌词配上新曲调,在1833年推出第一版重要的圣歌集,供所有的人享用。
也是维多利亚人,将圣诞节打造成一个以家庭为中心的节日。准备、享用圣诞大餐、装饰、送礼、娱乐、玩游戏等等,都是全家人参与、分享的活动。
狄更斯的名著《圣诞颂歌》推波助澜、深入普及圣诞风俗。书中把圣诞的主题定位为家庭团聚、友爱善心、平安幸福。
这不仅概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圣诞节,直到今天,这仍然是英国人过节的中心。
各位读者朋友,圣诞快乐!别忘了尽情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