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讲古:圣诞节为什么成了耶诞节?
编辑:给力英语 更新:2017年12月23日 作者:威克(台湾媒体人)
台湾一所大学为欢度圣诞在校园摆设大型圣诞树。
每到年底,台湾各地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张灯结彩准备过圣诞节,但是当年因为蒋介石的命令,圣诞节就成了耶诞节。
本来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徒都称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是在大约50年前、蒋介石执政的时候,主管部门正式发出公文,指示圣诞节应该"正名"为"耶诞节",也就是耶稣诞生的日子,官方的说法是中华文化中圣人是至圣先师孔子、亚圣孟子,耶稣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能称为"圣诞节"。
圣诞禁令
12月25日按照台湾政府的行事历是纪念1947年实行《中华民国宪法》的行宪纪念日,在2000年之前都还是所谓的"国定假日",在还没有下令称为"耶诞节"之前,百货公司、西餐厅都会推出特价或者是特餐,连电影院也都会放映好莱坞为圣诞节档期特别拍摄的大片。
当年蒋介石政府还曾经严厉取缔以圣诞节为名的特价或者特餐活动,不过对外国人入住的大饭店(酒店)附设的夜总会的圣诞节派对,则可以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还曾经出现过百货公司打出"行宪纪念日大特价"的广告。
由于造成了不小的民怨,后来虽然没有明白说撤销禁令,但是各式各样打着圣诞节名号的活动重新出现,但是媒体和官方对圣诞节的称呼一直维持"耶诞节"到现在。
天主教在台湾
天主教的传教在台湾已经有相当历史,有正史的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当时天主教教士从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渡海到台湾的南部传教,所以台湾境内最古老的教堂就位于台湾最南端的屏东,许多的天主教神职人员进入荒山僻壤到原住民的村落传教。
到了日本时代,天主教教会一度受到限制,但是因为教区是隶属日本教区,所以相对于基督教的传教,天主教的传教在台湾虽然受到限制,但是仍享有一定的保障。二战结束之后,台湾教区改为隶属中国教区,神职人员的任命也改由中国教区总主教任命。
1949年之后,天主教教会陆续由中国转到台湾,教廷驻华公使也迁至台北并且在1966年设立大使馆。在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天主教教会在台湾的巅峰时期,例如辅仁大学在台湾复校、多个教会在台湾兴建教堂并且兴办中小学和高中。
天主教教会在台湾除了传教、助学以及慈善行动之外,还成立了光启社,一方面以制作电视节目传播教义、另一方面也将制作公司的观念带进了台湾,另外蒋介石当年也相当倚重天主教的枢机主教以维系和教廷的关系。
当时的天主教教会的中国主教团因为"反共"而与蒋介石政府的关系密切,但是在1980年代,也曾经发生美国天主教教会神父因为同情台湾本土政治运动而被驱逐出境的事件。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耶诞节"的由来,而台湾的天主教教徒人数也不比当年。现在台湾的天主教教徒中许多是来自菲律宾和越南的外劳,因此许多神父也是来自菲律宾和越南,而照顾和争取外劳的权利也成为了天主教教会的工作之一。
天主教教堂张灯结彩准备迎接圣诞节的来临。
本土和大陆教派
蒋介石常被形容是"虔诚的基督徒",但是他所属的浸信会是1949年之后才来到台湾的北美系基督教教会。最早进入台湾传教的是随着荷兰人到台湾的归正宗教派教士,但是荷兰人被郑成功驱逐之后,传教活动中断。
到了清末,苏格兰背景的长老教会随着英国商人进入台湾传教。长老教会为了以当地语言传教,曾经以英语拼音的方式编写了台语、原住民语言的圣经,因此在台湾留下了相当大的影响。
长老教会的教士在台湾的历史上也留下了足迹,例如苏格兰裔的加拿大传教士马偕在清法战争期间、法国舰队攻打台湾的时候,曾经为清兵提供医疗救助,并因此而受到清廷的褒奖。
甲午战争之后,《马关条约》割让台澎给日本,但是民间组织武装抗日、日本派遣军队"平乱",在攻打台南的时候,出面向日军司令乃木希典议和的就是来自苏格兰格拉斯哥的长老教会传教士巴克礼。
相对于1949年从中国大陆辗转而来的美以美教会、卫理公会、中华基督教长老教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以本土语言传教的台湾长老教会在两蒋执政的年代,就被认为是本土政治意识的代表。
1979年,台湾发生"美丽岛事件",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牧师高俊明就因为"窝藏"被通缉的施明德而被逮捕并被判刑、引发了国际关注。
台湾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教徒人口合计大约170万。
欢乐与宗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两个"基督宗教"的主流在台湾都有相当长的传教历史,这中间历经清、日以及国民政府3个时代,虽然曾经受到限制或者打压,但是12月25日的圣诞节或者是"耶诞节"因为他们而在台湾流传。
12月24日晚上的子夜弥撒、圣诞节当天的礼拜、教徒聚会时所唱的"平安夜"、诸如此类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宗教传统在台湾的教堂中从未中断,蒋介石生前如果健康状况许可,在圣诞夜当晚也会参加礼拜。
而在台湾就算不是天主教或者基督教的教徒,也可以到地方政府准备的"欢乐耶诞"场地看"耶诞树"、听"耶诞音乐",用欢乐的方式庆祝这个曾经被下令叫做"耶诞节"的"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