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个性挺像的。我也是个书虫,最喜欢读书。” 英迪娅今年14岁。她穿着一件棕红色的哈利·波特连帽衫。 跟许多世界各地的读者一样,她也通过安妮·弗兰克留下的日记,了解了那一段70多年前的遥远历史。而那一段历史,原本对她来说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在阿姆斯特丹一个运河边的仓库,曾经是安妮的父亲经营批发水果果胶的地方。英迪娅和她的朋友们到这里来更多了解安妮当时的生活情况。
安妮·弗兰克离世时年仅15岁,但她却是个了不起的作者,也是二战时期在大屠杀中被杀害的100多万犹太儿童中的一个。
她给自己的日记本取了个名字——吉蒂。如今,这本日记是世界上最多人读过的书。这个十几岁孩子写下的日记,被好莱坞改编成剧本,被百老汇编成舞台剧,还成就了无数的其他创作再创作形式。 而现在,漫画版的《安妮日记》也问世了。《漫画安妮日记》的创作团队,曾经凭借动画片《与巴希尔跳华尔兹》(Waltz with Bashir)得到过奥斯卡电影奖提名。而《安妮日记》动画片也在计划之中。
《漫画安妮日记》穿插了不少原著中的节选和信,讲述了安妮和家人在她姐姐收到通知必须去纳粹劳改营报到后决定躲藏起来。 他们全家在一个潮湿、阴暗、狭窄的阁楼里躲藏了近两年,最后不幸被纳粹发现。 纳粹把安妮书包中的东西全部倒出用来装从犹太家庭抢劫的首饰,而她那本红格子封面的日记,后来在阁楼的地板上被发现了。
负责这次漫画创作撰稿和导演的阿里·佛尔曼说,他希望能让安妮的故事在现代读者心中引起共鸣。 他说:“给下一代看漫画日记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想要打动读者,必须找到他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这样才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故事。” 实际上,《安妮日记》读者群的人数年年都在增加。 安妮·弗拉克已经成为勇气、乐观和毅力的象征。 而对青少年来说,更能引起共鸣的是她在青春期时看问题的态度和烦恼。 安妮·弗兰克基金会的埃丽德·林,与苏格兰来的中学生们一起参观安妮一家的藏身之处。她说:“要理解她很容易。她很会表达自己。” “要了解约600万二战期间被杀害的犹太人很难,但是安妮却让这苦难有了具体的形象。你看得出来她只有13岁,正在经历青春期。学生们能感同身受。” 不过,要用漫画的形式再现安妮的文字并不是个轻易做出的决定。
插画艺术家大卫·伯伦斯基最初不太情愿参加创作。因为有人批评“大屠杀行业”将安妮日记商品化,他担心自己成为这一行业的一部分。 不过,面对当今政治人物们发动战争让很多人流离失所展开的辩论,他希望这些图画能给参加辩论的人提供一些信息,激发更多讨论。 他说:“这只是某一个人的故事,而每个移民都会有不同的故事。”
在安妮·弗兰克曾经就读过的蒙特所利小学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觉得有必要创作新的漫画版安妮日记。 学校座落在远离市中心游客区的南郊。学校砖房外,斜靠着孩子们各种颜色的脚踏车。 11岁的扎哈拉·贝伦·玛凯依和萨米·尼特尔都很明白学校环境的历史意义,很自豪地带我去看安妮当年用过的木桌子。萨米说,一想到自己曾坐在安妮的教室里上课,就感觉“既酷又怪”。 他7岁的时候,妈妈曾经给他读过安妮的日记。他怎么看新的漫画版安妮日记呢? “从这些画你看不出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你读书的时候,你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看到更多......" 不过,扎哈拉认为,这样的漫画形式能够吸引更多小读者。 “给小朋友们看很好。但你一上了中学,就可以读原著了,因为书很好,书上都是她自己的话。” 从苏格兰来的中学生们已经看过了安妮一家躲难的小阁楼,还沿着当年安妮的足迹,在附近走了一圈。 他们说,“我们来看过这里,知道大屠杀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回去之后应该想想,怎么确保这样的事情永远不再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