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下来,原本认为轻松的初中教学课堂变成了我现在最大的“拦路虎”。虽然在假期中已经开始为初中教学做准备,看了不少的课件和教案,但是当翻开书本,打算自己备课的时候结果就截然不同了,面前一片白茫茫。第一个单元,在我看来只需要2分钟就可以教完的内容居然需要上4-5个课时,这无疑是个挑战,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分配这些任务,不知道一节课该上多少内容,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不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而这一切急需要我去解决,因为学生不能等。幸亏,张老师及时出现了,每天课前的备课指导、课间监测、课后的讲评总算让我稍稍摸到了一些门路,如下一些是我这一星期的所得:
坚持以教学目标为根本
张老师坚持以目标教学为出发点,所以备课准备的时候应该事先观察整个单元,明确整个单元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再将这些目标分成几个课时完成,这就可以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而整个课堂任务的设计就以这些教学目标为指导,每个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完成这些目标为前提。
例1:在 starter unit1 period 4中,我的教学目标是巩固元音/i:/和/eI/,而我的课堂活动设计步骤是,先朗读元音卡,读完之后让学生自己找出26个字母中包含这些元音的字母,这本来是个巩固发展延伸的过程,但是我在教学实施中却太强调这些新字母的正确书写,这就背离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白白浪费了时间,因为新字母将在下面几个单元中呈现。所以按照张老师的建议,本环节的设计应该为:读音标后要求学生尽力寻找字母中包含相同音素的字母,来检测学生对/i:/和/eI/发音的掌握程度,但是这个活动应到此为止,学生能总结就总结,不能总结的话也无妨,并不影响学生对音标读音的掌握。
例2:同样是在这节课中,我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练习问候对话,课本中有一个活动内容是通过一首歌曲来巩固对话内容。我的教学步骤是先听一遍这个歌,接着全班跟唱,最后是分男女同学比赛唱歌。我的原始目的是通过唱歌比赛的形式来激励学生,但是由于这首歌难度较大,在三、四遍的跟唱中要求学生唱出旋律和内容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个活动失败,在男女PK环节中,男生、女生都没有能发出声音唱歌,连读歌词的勇气都没有。课后,张老师立刻对我的这个活动环节作出了指导,在发现歌曲难度大,学生无法唱出旋律的情况下,应该立刻转换活动方案,可以在听一遍歌的环节之后,要求学生一起来大声朗读歌词,这个既是对教学目标的服从,也是减少课堂时间浪费的一个积极转变。
做足充分的课前准备
初中教学当中对活动形式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课前我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拿第一堂课作为例子,我的一个教学内容是字母A-H大小写字母的写法,在课前我并没有在黑板上划好三线格,也并没有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三线抄的本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这使得我在上课的时候很被动,要一边划格子,一边写字母,而学生由于没有三线本子而无法得以正确的操练,时间也极大的浪费。
在课间还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能黑板上简单的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一,学生得以在上课之前就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做好头脑的热身准备;二,在课堂过程中,有些教学目标能帮助学生学习。比如,在greetings的学习中,将对话的重要句型作为教学目标抄写在黑板上可以在学生进行对话练习的过程中借鉴这些句型来帮助操练。三,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收获,使不足之处得以补充。
板书的设计
这个是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曾经在课堂上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是使用ppt在进行教学,所以板书只是作为随意的补充,并没有加以太大的关注。而板书其实是一个体现备课整体思路的过程,板书设计的好,可以使整堂课干净利落有条理,学生在对重点内容的掌握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在黑板上寻找到有效信息。
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检测
检测的方法很多种,听、说、读、写、背都是手段,但是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选择恰当的检测手段是比较困难的。
例1:在greetings的对话练习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练习,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练习都是检测,但是当我要求学生进行2人小组演示的时候,学生就不愿意站起来表演,更不用说到前台来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转换,让全班同学在进行学生与学生练习时全体起立练习,而后选择小组进行表演,而其他同学则可以坐下,这个过程就比较自然了。因为学生不是不会操练对话,而是缺少站起来的勇气,用这种方式就使学生感觉到站起来其实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例2:我在第一单元的最后一堂课要求来一次字母、单词、句子的综合听写,总是是25个。显然,这个要求对刚刚进入初一的学生来说要求是高了,学生不能一下字适应这种听写的方式,而且时间长使学生感觉书写疲倦,而且占用了一节课太多的时间。建议还是把听写的内容分散进行,让学生进行多次、频繁、少量的进行听写,这也是比如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作者:岷山中学 邵燕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