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会倾听吗
陈洁男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有人说,沉默是金,倾听为玉。倾听与讲话一样都是思想的交流方式,有时倾听比言说对于说话者来说更具有意义,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善待和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和款待。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老师,您会倾听吗?
前些日子,曾看过一则关于倾听的佳话,原文是这么说的:一天,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访谈一位小朋友时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无邪地回答:“嗯,我长大后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一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前俯后仰、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仍然注视着这孩子。没有想到此时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让林克莱特感觉到了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得了。于是他便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现场一片寂静……林克莱特深情地说:“我们都错了!我们不应该以我们的观念去理解别人,尤其是孩子……我们要学会倾听!”我想,主持人林克莱特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份亲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才使他听到了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澄明的心语。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也是孩子,学生在其学习、生活等方面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问题,甚至是错误,我们应该去帮助他们!那么,我们该怎么帮助?我认为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
但是,我们作为老师平时倾听了吗?让我们来看一些现象:
◆只被动地听对方讲述内容,而不积极响应。等学生说完后,继续自己的提问。教师的表达通常是“还有谁想说?不说就下一个问题了!”
◆当学生在说话时,常常允许自己想别的事情,因此常错过学生的表达内容。当学生说完了,才突然觉醒。教师的表达通常是“啊,嗯,噢。”
◆专注在谈话内容的某一细节上,而不是在学生所要表达的整体意义上。
反思自己,我有时在学生面前,潜意识里就把自己当成了领导者、管理者、评判者。尽管很多时候,我还是想把学生当作朋友,但行动时却总没有那么的至善至美。有时,这样的问题还会困扰着我: “这个知识点我讲了五、六遍,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学生不明白?” “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就不明白呢?……” 还有,我们也知道在课堂上老师讲的课成了学生的“耳边风”的现象应该不是个别现象了。这里当然与学生从小缺乏倾听的习惯有关。那么,这种现象与老师在平时是否同样忽视了倾听学生的声音也有关系呢?很多时候,我们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其实暗暗在想想下一个教学环节;想教具或多媒体的操作;想象自己的表现等等,对学生的发言听而不闻,漠然处之,生怕学生的发言影响课堂的顺畅;有时听到学生的表达内容不是自己所期望的东西就会用自己对话题的看法影响学生的表达,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甚至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的发言而将目光投向另外的同学。
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事半功倍。再回味及品味刚才这个故事,便会自然觉得学会倾听对于一个为师者有多么的重要。
其实大家都知道——倾听是师生共鸣的动力,倾听是师生互动的源泉,倾听是师生对话的基础,倾听是打开和走进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尊重生命个体、走向对话教育、折射教育品质、凸现教师智慧的体现。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倾听是交流的第一技巧,专家指出,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的成功有八成是依赖于倾听别人说话或让别人倾听;一名成功的教师也是如此,倾听几乎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不可想像如果没有倾听,教师怎么可能理解他的学生,又怎么教得好书?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倾听?
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三到”牢记
聆听别人讲话,必须做到耳到、眼到、心到。
具体表现在:
1. 注视说话者,保持目光接触,不要东张西望。
2. 单独听对方讲话,身子稍稍前倾。
3. 面部保持自然的微笑,表情随对方谈话内容有相应的变化,恰如其分地
频频点头。
4. 不要中途打断对方,让他把话说完。
5. 适时而恰当地提出问题,配合对方的语气表述自己的意见。
二 、“四心”入手
1.平常心。有平常心的老师不会一惊一乍,不会总抱着“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放,把自己摆放在高高的讲台之上而目空一切,而是以一颗平常心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朋友”“导演”上面。用和善、欣赏、接纳的眼光、用宽容的心态去倾听学生的心声,进行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2.细心。倾听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把学生有缺点的成长当回事”“倾听他们的酸甜苦辣”“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倾听他们的痛苦与欢乐”……所有这些都需要老师的细心。教师注意力要高度地专注,还要有警觉意识,将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结合,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话语中,倾听出学生独到的见解,倾听出学生丰富的情感;倾听出学生的困惑或者疑虑,倾听出深刻的或者肤浅的思想;倾听出学生的欲望需求,倾听出学生的差异区别。
老师的课堂倾听,是倾听鲜活生命和呼应鲜活生命。比如说:
一次我在教《丑小鸭》一课时,一位女生发言:“课文中的‘他’字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该用‘它’”。
女生的话音刚落,就遭到了部分同学的反对。认为课文中有“鸭妈妈”“鸭哥哥”和“鸭姐姐”,当然称呼就是“他”“他们”了。同学们争论不休。
这时,我便细心去倾听他们的争论,并加以积极的引导:“老师觉得这位同学能够大胆提出和课文不同的意见,很好。我们应该用心地读书。因为是鸭子,所以用‘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找出了更多的理由:“因为这篇课文是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写鸭子。”“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把鸭子当作人来写,会说话,当然要用‘他’。”如果一面丑小鸭叫“哥哥”“姐姐”,一面又用‘它’来称呼,这就不统一了。”
于是,争论得到了一致的看法,用“他”没有错。在这里,认识不同的孩子也得到了源
3.耐心。倾听需要一种定力。课堂上学生时常处于一种“愤悱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要有充分的耐心,要有执著的精神。课堂气氛的活跃与热闹也是有度的,有时短暂的沉默之后,时常会绽放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的光芒,对话教学中留一些思考的时间,留一些发展的空间,留一些“空白”,让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仿佛都在进行一次愉快的旅行,在审美享受的同时进而感到“他者”的美好,从而打破自己的封闭状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往往会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有一次,我在班级中举办了一个创编故事比赛。比赛一开始,一双双小手就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
一位小朋友抢先站在了讲台前面开始讲了起来:“一天,小黑猪、小白猪和小花猪去拔萝卜……”刚讲到这里,其他小朋友就大叫起来:“不对,不对,三只小猪盖房子,不是拔萝卜,小白兔才拔萝卜呢!”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个讲故事的小朋友说得面红耳赤,十分尴尬。我正有些着急,谁知这位小朋友急中生智接着说:“上次,三只小猪的房子已经盖好了。猪妈妈让三只小猪多学些本领,所以三只小猪就出来拔萝卜。”可小朋友们还是不服气,又嚷嚷道:“小猪不吃萝卜,它们拔萝卜干什么?这样编不行!”
这时,我请小朋友们安静下来:“大家想一想,小猪学本领,爱劳动,出去拔萝卜,有什么不好?三只小猪确实去拔萝卜了,他们吃粮食,吃青菜,也吃萝卜。现在,这三只小猪变得勤劳了,而且愿意帮助别人,尊老爱幼。请小朋友一起来编这个故事,看谁编得好。”
过了几分钟,我请小朋友自由发言。有的说:“小猪很爱劳动,很友好,拔了萝卜一起分享。”有的说:“猪妈妈生病了,也老了,三只小猪拔萝卜给妈妈吃。”还有的说:“小白兔快过生日了,小猪想拔萝卜送给小兔做生日礼物。”
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也跟着他们的思路一起编完了故事。
由上案例可以知晓,老师耐心倾听学生发言,并加以适当引导,可以保护其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只有仔细、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作出积极的导向性评价,调节自己的教学活动,让自己的教学时刻“贴近”学生。
4.信心。对话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对话就可以成为平等关系,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开放与回应,否则,离开了对人的信任,对话就无可避免地退化成家长式操纵的闹剧。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个特征鲜明的个体,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无论是对话中有失偏颇的观点,甚至是一些“异端邪说”,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切不可训斥或者嘲笑。在训斥与嘲笑声中,失去的是学生的信任,得到的是永远的缄默,从此再也无法进行平等的对话。
三、“五运用”实施
1、充分运用开放性提问:在倾听时,通常使用“什么”、“怎样”、“为什么”等词语发问,这样的提问会引出学生对某些问题、思想、情感等的详细说明。但须注意问句的方式、语调,不能太生硬或随意。
2、恰当运用封闭性问题:以“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行不行”、“要不要”等词语发问,让学生对有关问题作“是”或“否”的简短回答。进而收集信息,澄清事实真相,验证结论与推测等等。但是不能过多使用,否则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压抑其自我表达的愿望与积极性,产生沉默和压抑感及被审讯的感觉。
3、善于运用鼓励和重复语句: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学生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叙,且引导学生的谈话朝着一定方向深化。
4、准确运用说明:把学生谈话内容及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后,用自己的语言反馈给学生。说明最好是引用学生谈话中最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词语。使得学生有机会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扰,从而清晰准确地作出决定。
5、有效运用情感反应:通过把学生的情感反应进行综合整理后,反馈给学生,并且要及时准确地捕捉来访者瞬间的情感体验,并及时进行反应。
教师学会倾听是我们教师道德责任感的体现。教师的倾听不但有助于医治学生的心理疾病,而且有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成长情况。老师不仅需要在课堂内能够倾听学生,还需要在课堂外能够倾听学生。细想一下,一个有倾听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