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伴随着学校悦耳的上课铃声我向教室走去。教室里,孩子们已经准备好英语书本,安静地等待着老师来上课。此情此景,使我顿感师道尊严,心情特别愉快,脸上也布满了微笑。在进行了简单的日常对话后,我组织学生复习了上周五学习的几个形容词“small, big, long, short”以及 Let's do 部分,准备过渡到今天的对话学习。
“Now, take out your dolls, please.”教室里稀稀拉拉的有学生开始翻动自己的书包,我转了一圈,发现带玩具的学生不上三个,其中有两个是很精致的挂饰,想让全班同学看清楚,至少应该放大十倍,另一位同学带的是一只拳头大小的 Kitty 猫头饰。很快,教室里又安静了下来。孩子们一个个正襟危坐,我心里的火“蹭蹭”地开始往上冒,上个星期就布置的事儿,居然没有一位学生认真地对待!没有一位学生带来令我满意的娃娃!我相信当时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我真想大骂他们一番,但内心那份教师特有的矜持与忍耐,提醒我不能粗暴和莽撞,要保持镇静,镇静比一切都重要!我竭力按捺住心中的怒火,嘴巴动了动,想责备孩子,可是,一个字儿也没吐出来,我借此机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游丝般地吐完,这是我遏止怒火的方式。脑子却在飞速转动,怎么办?怎么办?偏偏我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相信他们一定会带来自己喜爱的娃娃的,因而我自己也就没准备。如今连示范的娃娃都找不出来一个,还怎么上课?
只听得“嘣”地一声,“老师,‘大眼睛’要霸到我这边来了。”Lily 叫了起来。可真是气不打一处出,我狠狠地盯了“大眼睛”一眼,这一盯把我自己给盯笑了起来。“这不是小眼瞪大眼嘛。”我自我解嘲般的笑开了,学生也“轰”地一声笑开了,这一笑打破了教室的沉寂,这一笑,笑得“大眼睛”都不好意思起来。这一笑,倒让我想到了一点,何不就学生的长相来展开话题呢。
于是,我请“大眼睛”上了讲台,“Look at him, he has a big mouth, two ...”我在他眼旁做了个大大的手势,“big eyes”,学生接了上来,我又轻轻地拉拉他的大耳朵, “Two big ears.”同学们边笑边说。我顺势板书句型“He has...”
接着又请了 Lily 上来,这是位袖珍型的女孩,比起“大眼睛”可真是小巫见大巫。
我继续引导着“She has ____ hair, ____ eyes and ____ nose.”随着我的手势,他们一一把单词填了进去,对 Lily 进行了描绘,我又让他们俩站一起比了比,“He's ___, she's _____.”下面的学生已是笑成一片。“大眼睛”也羞涩地笑了,我让他们回到位置上,两人都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已经化干戈为玉帛了。现在,我们四人一小组,相互讨论一下彼此的长相。
我尝试着让学生带着他描绘的同学一起上台,课堂气氛异常地活跃,有的学生更是夸大了同学的某些器官,让人听了忍俊不止。我趁机设计了一个游戏“寻人启事”要求学生内心自定一个对象进行描述,请全班同学帮忙找找到底是谁。找对的同学可以为自己小组加分。活动继续进行着,每个孩子都在班里搜寻着,仿佛是一只只灵敏的猎犬,我的心中顿感欣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他们描述不够精确,虽然他们也混淆“He has...”与“He's...”但是就知识点而言,对他们已经有些超纲了,描绘朋友是四年级的内容。之后,我又让学生猜猜我描绘的是哪位大明星,如赵薇、潘长江等有特殊体貌特征的人物。学生的兴致也来了,在他们零碎的描述中,我把球踢给其他学生,让他们帮忙回答。Lily 与“大眼睛”也讨论得热火朝天,脸上洋溢着笑意。
案例反思
上完这堂课,笔者感触颇大,自己在设计教学时是绝没有想到过这堂对话课会是这样的!由于自己准备得不充分还想怪罪学生,差点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那意外的一笑却带给了我教学的契机,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让身边的每一位孩子成为教学的资源,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从教学目标上看,这是一堂失败的课,没有完成大纲规定的相应目标,而是篡改了教学内容,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但我觉得这是一次成功的教学,这完全可以从上课的气氛及课后所反馈的信息看出。
假如对学生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带来自己喜爱的娃娃而大声呵斥,学生也许会乖乖地听凭我的指责,做一个“听话地孩子”,然而谁又知道以后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能否大胆开口呢?而我也许就成了课堂的“独裁者”!
而作为教育现象之一,课堂上出现一些小纠纷在所难免。我庆幸自己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选择转移目光的方式,使之成为一种资源,为教学服务。而是一笑了之,那一笑,缩短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那一笑,我找到了教学的切入点;你一笑,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我也庆幸自己没有按准备好的教案上,而是把握了课堂的契机,抓住身边的资源,顺应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口语交际提供话题,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让它成为教学的新起点。(作者:徐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