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际有口头和书面两种交流形式。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时,必须通过有声的语言(听和说)或者文字记录的语言(读和写)进行。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作为基础,就不可能实现这两种形式的交流。基础教育阶段,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必须在听、说、读、写活动的过程中来进行并得以巩固。同时,听、说、读、写是提高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二者的关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英语课程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基础教育英语教学阶段,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来学习英语。听、说、读、写实践是教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语言知识质量的可靠保证。为此,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第一,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学活动要以语言实践为基础,要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
第二,语言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等方式进行。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到上述过程之中,以使他们在科学的思维方法上也得到锻炼。语言知识的归纳或总结的范围、深度、方法、时机要由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和教学的需要来确定。
第三,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果孤立起来,语音、词汇、语法任何一项都不是语言,也不能起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语音、词汇、语法的使用,都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通过有意义的句子或篇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单词的意思和用法;可以学会语法点的用法;可以学到流利自然的语音和语调。
第四,要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语言知识,即真实听说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用法;真实读写实践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用法;真实交际中的语言知识。
二、防止过于强调模仿、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
语言是一个充满着抽象规则的复杂体系,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不规则的现象。但是儿童却能够在出生后不久,就顺利地掌握母语。于是外语教学就提出了“习得”(acquisition)的理论。习得对于改进和提高我国英语教学起到无可置疑的作用。但是,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与母语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随着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都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具备了一定自觉接收、储存和加工信息能力;能集中注意力、抓住重点、调整学习方式,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学得比较多的东西。
其次,学生已经有第一语言的经验,发音器官得到相当训练,有比较强的模仿能力;已经形成的语言认知结构对操作英语信息可以得到记忆、对比和监控作用,能加速英语规则的内化过程。
再次,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的;教学内容是优化组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信息集中地安排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缩短了学习的进程。
为此,英语教学不可过于强调“习得”式的学习以及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而应该重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创设知识内容、技能实践和学习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景,以营造启动学生思维的教学环境(如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使他们能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变语言知识为英语交际的工具。正如《标准》所要求的,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使英语课程的学习,成为学生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
三、倡导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开放的、互动的学习模式
语言知识不单单是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还包括概念意义、语言篇章结构、文化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要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张每个学生都不应等待单纯语言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赋予这些经历以意义。为此,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与反思性、探究性、情景性、社会性以及问题定向性等内在驱动的学习。
四、针对小学学段学生的特点,正确把握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内容比较简单,词汇、词语和语言材料都十分有限。归纳总结语言知识或语言规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而且在初学阶段,规则通常不能概括他们所接触到的语言,最常用的简单词汇往往在词形变化上,在发音上并不简单,也不一定符合规则。常用的语句在结构上或意义上,往往也很复杂。为此,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听、说、读、写训练上;要放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音、正确地听、说、读、写习惯和运用英语的习惯上;要放在养成良好的接受英语和学习英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