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县2007年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于4月28日在芦溪外国语学校落下帷幕,来自全县七个乡镇以及芦溪外国语学校的九名教师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角逐(上埠镇小学、长丰学校未派教师参赛,张佳坊学校选手因病请假)。这是我县近年来首次举办全县范围的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活动,这次活动得到了芦溪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大力支持,正是她们的积极配合和辛勤工作才促成了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同时,芦溪镇中和芦溪镇二中为本次活动选派了素质高的评委教师(尹志宏、吴文婷、易雪梅等),在此表示感谢!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县的小学英语教学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学校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宣风镇小和南坑镇小都是分别由分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李雪华、倪宗辉亲自带队,并进课堂认真听课.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各乡镇学校之间的英语教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下面想对这几堂课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大家若有什么不同意见,请跟贴发表你的看法。
想先谈一下28日的三堂课,总体来说,这几堂课有如下几个共同的特点:1、学生的训练面广,形式多样,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关于要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2、教学过程较流畅,很少出现颠来倒去的环节;3、教师素质较高,语言功底较扎实,基本上都是用英语组织教学;4、时间观念较强,没有出现拖堂的现象,说明我们的参赛教师在学设计方面准备得较为充分。
上午第一堂课是三年级下册p26 Festivals,授课教师利用一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入手,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情境;在处理朗读(单词和句型)这一环节,教师处理得比较好,形式多样,学生乐中读、读中乐,克服了朗读容易让人乏味的现象;在处理名词单复数时,教师充分利用图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通过先感知、体验,然后进行反复操练,而不是一味地讲解。值得商榷的地方:1、在单词朗读上,教师似乎是平均用力,每个要讲的单词都同样对待。我们以为对待那些情境词汇或虚词时,花的时间可少些;2、教师是以歌曲结束本堂课的,但这首歌曲除了能烘托本课的气氛外,并没有起到更好的作用,如果能将本课的一些重点句子或词汇溶入到歌曲当中,编成一首歌曲,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第二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册P23)I went there last year.授课教师是通过采用简单的日常英语问候语来拉近师生的关系,授课教师在多媒体课件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在复习阶段,教师通过用英语描述,让学生上台操作电脑来温习四个表示方位的名词,学生兴趣盎然。在处理本课句型时,教师稳扎稳打,由浅入深,有条不紊。在Practice阶段,教师结合亲身经历,利用本课句型进行训练,做了学以致用。值得商榷的地方:1、最好将上课后开始的这段寒暄用语放在与学生见面时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有利于师生尽早地互相熟悉、进入状态,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有针对性了解一下学生的水平,以便在正式上课后进行有效的调整。另外,在问候时,尽量避免直呼boy或girl,这样做不太符合英美人习惯;2、课间操练时所提供的相片太小,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看法,导致好像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影响了训练的效果。如果能将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也扫描到电脑上通过屏幕放出来,效果可能会更好些。课件上的有些部分的字也太小,远一点的同学看不清(如Listen and match这一环节)。
上午第三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第二堂的一模一样,也是第六册p23 I went there last year.授课教师很年青,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堂课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教师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底气很足,课堂气氛很活跃。与第一堂相似也是通过歌曲进行热身活动,从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处理单词或句子的朗读方面也和第一堂课相似,形式多样,让学生反复读起来不觉得累。这堂课,教师采用很多游戏活动,如传声、放飞机、锤子剪刀布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在复习环节通过复习十二个月份将全班学生按月份分成十二个组,这是这堂课的一个亮点之一,这堂课的评价方式也很有新意,通过四个金鱼(每条金鱼代表一个组)吹bubble的竞赛方式,最后看哪个组吹的bubble最多。最后用节奏感极强的CHANT进行巩固(第一堂课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值得商榷的地方:1、教师在处理教材方面还有待加强。教师抽到的是P23的内容,这页有两个部分:Listen and say和Look and say。参赛教师忽略了第二部分的内容,只备第一部分也只操练第一部分,因此说,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赛课毕竟和我们平时上课不同,一个或多个内容,要是一堂下来,没完成,下节课再接着上,很灵活,但比赛课是规定了内容的,不像平时上课这样机动;2、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如果能整合在一起,效果似乎会更好些,比如在处理When did you go to …? I went there in ….和Where did you go last year? I went to … last year.时,教师是分开操练的,并且是先练前面这个when,练熟了之后再接着练后面这个where,最后通过游戏来进一步操练和巩固。其实,教师在展示六张图片时,每张图片有都有两个信息,比如第一张图:Beijing, in July,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逞机引出Where did you go last year? I went to Beijing last year. When did you go there? I went there in July.这样做学生的思路就会更清晰,更有条理,更有利于学生捕捉图片中的信息,然后反复操练这几个句型或单词.其余的几个图就让学生自己问自己说。练孰了,再做后面的这个游戏就容易得多。3、希望授课教师在书写时一定要细心些,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如将scissors拼写成sissors,等)。
4月27日优质课简述
第一堂Festivals 这是整个比赛过程中的第一堂,参赛教师或多或少有些紧张。这堂是以教师自我介绍入手,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对于这堂课,我个人觉得就汉语陈述过多,没有充分地利用图片或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来感知、体验英语,同时整个课堂似乎有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味道,学生老是跟着教师的意志在动,没有顺着学生的思路或认知水平去组织教学。另外一点就是读得太少,没有到位。
第二堂I went there last year.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预设很到位,教师分段教学对话,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操练方式。前面的教学阶段,就有意识地复习了后面就要出现的一些新词或所谓的重点词汇(如south,May,October,June,west等),使得在后的操练中,学生能和教师很好地配合。这堂课也注重了朗读,如:教师示范读、带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在单词教学中,教师还有意识地关注了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如在学习week这个单词时,提示学生ee发/i:/。整堂课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教师总是处问的角色,学生总是处于回答即被问的角色,影响了操练的效果,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在后面的分角色表演时,教师一味地按课文的性别分角色,导致课堂后半段,整个男生成了忠实的听众。
第三堂课I went there last year.教学内容与第二节一样,参赛教师更富有激情,以歌曲开始热身,辅之以游戏,以饱满热情组织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这堂课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上堂课不同这处在于,她是从整体到局部,可能是由于课件方面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处理到位,表现为,在进行操练时,学生表现很吃力,教师显得很被动,主要是前面的朗读没读到位。如果前面的整体教学中能处理听、读的关系,这堂可能会更流畅些。
第四堂课也是I went there last year,内容与上面两节一模一样。教师在设计整堂教学时,采取很多方法和措施,如调查表格、抛包游戏等,教师在课堂上表现较为自然,语言也很流畅。唯一不足的地方在于,为游戏而游戏,忽略前面的句型学习和操练,在游戏这一环节花的时间太多,游戏的组织有点乱,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第五堂课是这次比赛课的唯一位男士,教学内容是四年级的The girl is good.授课教师能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并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让学生带读,这在其他课上是没有的。只是在内容设计或处理中,对bad, worse; good ,better的处理显得有些牵强,同时有点显得过于稳重。
第六堂课的教学内容也是四年级的The girl is good.这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授课教师充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自身学生的实际来引出和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在自己学校所拍摄的四段学生唱歌的实景,从中有意识地通过两两比较,引出This girl is good.That girl is better.和The girl is bad.The girl is worse.值得商榷的地方是,教师在引出和训练上述句型时,显得条理不太清晰,由于一下引出的情景太多,在进行两两之间的比较时无意中加大了学生的认知难度.
芦溪县2007年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于4月27日在芦溪外国语学校拉开序幕,现将芦溪外国语学校所提供的部分图片展示如下,因数码相机的内存不慎烧坏,所以只有三堂课的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