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牛津初中英语》教学的困惑 - 给力英语
您现在的位置:给力英语牛津英语7A

走出《牛津初中英语》教学的困惑

发布:admin    时间:     浏览:5180次
(215227)江苏省吴江市盛泽三中  李湖江
    《牛津初中英语》是由江苏省教育厅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编写的初中英语教材。作为专为江苏省初中学生编写的引进版英语教材,《牛津初中英语》在教育部的教材审查中获得“语言好、理念新、方法活”的高度评价。 在《牛津初中英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该教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语言素材典型、情景真实、表达规范,语言现象再现率高,符合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可是,各地在教材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在文化氛围不那么浓的农村,这套教材确实对于乡镇中学教师更是提出了新的考验。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现在相当一部分初一学生来说,教材难度偏大,内容太多。有些学生本身在小学英语基础就不好,一旦毅力和意志品质不强,就难以克服因难度加大所带来的困难而逐渐丧失信心和兴趣,两极分化现象会提早出现。二是班级人数太多。一位美籍教师曾说过:中国英语教学的关键问题是班级的规模。在一个有五六十个学生的班级里,在45分钟内让每个学生有机会练习英语是非常困难的事。平均算来,即便教师在课堂上一句话都不讲,每节课每个学生也只有不到一分钟的练习时间。人数太多就难免产生有同学会思想走神,或做小动作之类的。三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手段陈旧,还存在“一言堂”等枯燥的课堂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不够,激励学生学习热情的方式不够多样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我们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前面两种原因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是无法改变的,唯独第三点才是我们可能突破的。为此在新教材教学中,我想尽办法,努力把快乐和实效融入课堂。以下是我初浅的几点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有一位外语教学专家曾说过:情感和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省的发动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意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进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过程,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习学习情绪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将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催化剂。它要求教师努力做到:
1.尊重学生,给每个学生以参与的机会。
尊重他们的个性感情和才智能力,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双向交流。老师的微笑与目光,地道流畅的口语,“Please!”“Thank you!”等礼貌用语运用,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的真诚和语言的内在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强烈需求,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激发兴趣
几乎每个老师都知道“兴趣是学习语言的最好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不懈地去追求新的东西。课堂教学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三要素是:情感教学、教学艺术与成功体验。老师通过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和神态影响学生的情感。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甚至延伸到课外。如果路上遇到一个“差生”,你能主动和他打招呼,或用关爱的语言和他交流,他的情感反馈也许会在课堂上表露。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表现或是点滴进步,如果你不吝啬“Great!”“You are so clever!”“Excellent!”等这样的激励用语,你会发现同学们对你教学的亲睐。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你能分配给他们不同层次的语言任务,让每个人都得到成功的机会,你会发现同学们会因为经历了成功而产生无限的喜悦,自尊和自信都会因此而增强,从而变成一种求知的内驱力。为了营造良好的语言气氛,在课前也可放一些轻快的英语歌曲,让孩子们体会到语言的美妙。
3.创造机会,设计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积极活动。
大班授课制教学有利于教师高效率地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的相互作用及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风格。因此我们可以采用pair work、 group work、 role-play、 discussion、 picture-talking等活动形式。这些交际性活动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指导。小组活动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投入到活动中去,更能营造一种互动的课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气氛。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参与这些活动,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间、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形式,这样有利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让学生得到思维上的快乐。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严格的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维麻木不仁,唯有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只有运用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灵活的语言思维,从而让他们走出封闭,品尝思维上的快乐。
1.创设情境,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它是智慧的源泉和延伸,一旦学生把知识和思想连在一起,就变成了活的语言。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有许多方法:如(1)看图说话法。按照不同的年级给予不同的图画内容,让同学们看完图画,用英语来表达图画内容。同学们可以单独完成,也可采用四人一组或八人一排组合来完成。为了方便起见,可采用简笔画或幻灯图片等等。生动丰富的图画既能让他们感受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开口的欲望,最重要的是可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有助于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分小组合作还能达到优生帮助差生的效果。(2)幻想法。幻想是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未来的,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联系的。激发学生幻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3)故事接龙法。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相互衔接讲故事。前一个学生所讲的内容是后一个学生所讲的内容的基础,后一个学生的所讲内容是对前一个学生所讲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另外故事续尾法或故事组合法都是很有意思的活动形式。如果说跳跳唱唱只是一种重于形式的活动的话,那么以上几项活动则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更能体现语言的本身魅力。我十分亲睐有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学习要让学生得到思维上的快乐!”。当然根据同学们的基础可以进行合理的分组,达到“兵教兵”的洋思效果。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活动任务化。
人们使用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任务型教学活动,是让学习者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掌握语言。有了任务,语言学习就能从知识的讲解和规则的理解,发展到意义的表达和能力的培养。比如学习学习了描述性的形容词后,让学生描述一个朋友,描述一件物品;学了借东西有关语言后,让学生到同学、教师那儿用英语借东西;学习了价钱的表达方式后,让学生到镇上的商场作价格调查等。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以不同类型的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组织不同形式的任务式活动。例如:在课堂的warming-up阶段,连珠式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在无法预先准备的真实情况下运用英语快速反应的能力;在呈现阶段,在情景中的操练中可以培养直觉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如替换练习、意义猜测等;在练习和巩固阶段的对话练习、角色扮演、复述故事、游戏、讨论、采访、作文等都可以训练同学们的思维。比如,学习了有关职业的内容后,让同学们就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n the future?去采访其他同学,然后写report,中学生喜欢这样活动的,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会积极地参与进去。当然所有这些活动应该在严格的纪律作保证的前提下进行,要经常提醒学生纪律是一切自由的保证。我们在备课时,可根据不同阶段设计各种不同的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得到教与学的乐趣。另外,活动的前提是要有较好的基础,在初一学习阶段,教师要多花时间,多花心思,发动同学互帮互助,形成互助组,尽量不使一个同学掉队。
3.组织各种课内、课外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听”是接受性活动,但同样可以培养创造性。例如:给同学们一张不完整的歌词,然后放歌曲,让学生填写完整,然后再学唱这首歌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练习听力,又可以得到音乐的享受,何乐而不为呢?刚开始可以是简单的Good morning to you! Are you sleeping?等歌曲,然后也可学一些如Yesterday once more、My heart will go on 等名歌,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尤如音乐一样美妙。“说”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如果有可能的话,要多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组织可大大激发同学们说的欲望。如“给动画片配音”、英语小短剧表演、口语竞赛等,所有这些创造性的活动都可激发年青人的热情。有时我们疲于应付试卷,没时间也没心思去做这样的组织,可是有时“换一种教法”,和同学们一起去体验童心,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写”是种种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完全可以布置一些命题小作文。以前我也有这种顾虑:烦、难。可是写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改同学们的作文真的不同于改试卷,在作文中可以感受同学的思想。每次作文以后,我尽可能及时改出,然后选出最好或最有新意的到班中朗读,互相学习借鉴,同学们常常听得津津有味,这对语言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在写的同时,阅读是很重要的。阅读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语感,开阔视野,从而为写作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现在会有意识的找一些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让他们欣赏。如故事类力求有趣、生动,说明文体类力求强的知识性,以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
任何教材开始都有一个磨合阶段(谢余良,安徽安庆)。作为教师,尤其是一名乡镇级教师,我们要放弃“埋怨”,放弃“偏激”,多学习,多思考,把教学当成一们艺术,真诚地面对每一位同学,肯定能走出我们所面临的困惑。

  • * 您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给力英语网无关。
  • * 您在给力英语网评论系统发表的作品,给力英语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